- 孙永;陆皖行;俞俊岭;龚磊;栗薇薇;吴家兵;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24年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病例主要病原谱特征,为呼吸道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4年1—12月安徽省13家哨点医院和7家网络实验室上报的ARI病例资料和多病原检测结果,分析病原谱分布特征。结果 2024年全省共检测ARI病例样本4129份,总检出率为50.64%(2091/4129),其中流感病毒(IFV)、流感嗜血杆菌(H.influenzae)、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检出率居前3位,分别为16.54%(664/4015)、11.30%(450/3981)、8.52%(343/4024)。<5岁、5~17岁、18~59岁和≥60岁群体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62.71%(723/1153)、63.08%(745/1181)、37.14%(387/1042)和31.34%(236/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19,P<0.001)。不同病例类型(χ~2=16.078,P<0.001)和不同样本类型(χ~2=4.188,P=0.041)病原体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IFV、H.influenzae和S.pneumoniae在各个年龄组人群的检出率均相对较高,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在≥60岁群体中检出率最高(5.62%,39/694)。ARI病例感染病原体季节特征热图显示,春季(3—5月)S.pneumoniae检出率最高,为34.78%(16/46),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检出率最高均为H.influenzae,分别为17.59%(38/216)、9.61%(212/2205),冬季(12月至次年2月) IFV检出率最高,为30.49%(472/1548)。在检出ARI病原体的2091例病例中,单一感染占71.54%(1496/2091),混合感染占28.46%(595/2091),混合感染中以双重感染为主,占78.32%(466/595),常见的混合感染为H.influenzae分别与IFV和S.pneumoniae的双重感染。结论 2024年安徽省ARI病例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IFV、H.influenzae和S.pneumoniae,儿童青少年群体检出率高于成人和老年人群体,2种及以上病原混合感染较为常见。
2025年03期 v.31 177-181+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 李笑颜;邓舒;赵玉秋;丁中兴;田杨杨;闫雨露;滕雪娇;吴家兵;
目的 了解安徽省托幼机构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托幼机构儿童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安徽省2014—2023年托幼机构儿童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不同年份发病率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14—2023年安徽省累积报告托幼机构儿童传染病32种372 745例次,年平均发病率为1 876.60~/10万,趋势变化较平稳(AAPC=12.79%,P=0.064)。发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占48.49%)、流行性感冒(占27.74%)、水痘(占9.78%)、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7.32%)及流行性腮腺炎(占4.58%)。其中,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APC=-4.04%,P=0.308),流行性腮腺炎虽呈上升趋势(AAPC=1.67%,P=0.793),但趋势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流行性感冒(AAPC=66.54%,P<0.001)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AAPC=15.43%,P<0.001)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水痘报告发病率呈先升后降趋势,2014—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32.11%,P<0.001),2019—2023年呈下降趋势(APC=-12.89%,P=0.008)。托幼机构儿童传染病发病呈双峰分布,每年4—6月、10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男童及3岁以下儿童肠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比例较高,分别占58.46%和82.91%。结论 安徽省托幼机构儿童传染病总体发病水平较高,发病趋势平稳,以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季节特征明显,需根据流行特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2025年03期 v.31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 樊勇;张竹慧;李珊珊;徐粒子;孟灿;王志强;李卫东;
目的分析2021—2023年安徽省食源性疾病病例诺如病毒监测结果,为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预防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中主动监测医院在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上报被采集标本的病例信息,计算诺如病毒阳性率,采用SPSSPRO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报告9903例食源性疾病病例,诺如病毒阳性1131例,阳性率为11.42%,其中GⅠ型、GⅡ型和未分型诺如病毒分别占诺如病毒阳性病例的13.79%、66.05%和20.16%。2021—2023年诺如病毒阳性率分别为8.81%(280/3179)、8.08%(259/3204)和16.82%(592/3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158.090,P<0.001)。每年的11—12月、1—3月为诺如病毒感染高峰期。儿童和学生病例诺如病毒阳性率最高,均为13.61%;10岁及以下年龄组病例诺如病毒阳性率最高,为13.72%。食源性疾病患者的可疑暴露食品中,粮食及其制品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11.70%;可疑进食场所中,农村宴席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40.00%。结论安徽省食源性疾病病例诺如病毒感染以GⅡ型为主,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10岁及以下儿童为重点关注人群。需加强对重点人群、季节和场所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监测。
2025年03期 v.31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 仰阳;樊勇;王志强;
目的 了解安徽省部分县区成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水平,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居民营养健康宣教及合理膳食行动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5—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8个县(市、区)3392名18~64岁居民进行营养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计算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并运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22年安徽省成年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为2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居民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OR=1.360,95%CI=1.168~1.585);以55~64岁居民为参照,18~24岁(OR=1.844,95%CI:1.302~2.610)、25~34岁(OR=2.068,95%CI:1.657~2.582)和35~44岁(OR=1.509,95%CI:1.192~1.911)居民知晓率较高;以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为参照,初中(OR=1.347,95%CI:1.080~1.680)、高中/中专/技校(OR=2.530,95%CI:1.958~3.269)、大专/职大(OR=2.708,95%CI:2.086~3.516)、本科及以上(OR=3.484,95%CI:2.626~4.621)居民知晓率较高;以其他职业为参照,医疗卫生行业(OR=1.631,95%CI:1.096~2.425)、教育相关行业(OR=1.848,95%CI:1.242~2.750)居民知晓率较高;以<1种健康知识获取渠道为参照,获取渠道数量≥5种(OR=15.238,95%CI:1.979~117.316)居民知晓率较高。结论 安徽省部分县区成年居民的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和获取健康知识渠道数量是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
2025年03期 v.31 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 吴红花;陈任;肖永康;刘效萍;李耀文;
目的 探讨合肥市某高校高龄老人生活质量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合肥市某高校80岁及以上的215名高龄老人为研究对象。采取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龄老人人口学特征、生活自理能力、共病、自评身体状况、自评经济水平及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共调查215名高龄老人,他们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维度得分分别为(50.2±15.3)(53.9±15.4)(56.8±11.5)(55.6±13.9)分。自评身体状况越好(β=3.609)、没有共病(β=9.095)、自评经济水平越高(β=3.209)的高龄老人,生理维度得分越高(P值均<0.05);年龄越小(β=-4.790)、自评身体状况越好(β=3.522)、自评经济水平越高(β=5.497)的高龄老人,心理维度得分越高(P值均<0.05);目前有配偶(β=-3.303)、自评经济水平越高(β=3.835)的高龄老人,社会关系维度得分越高;无共病(β=5.894)、自评经济水平越高(β=4.975)的高龄老人,环境维度得分越高。社会支持得分高的高龄老人在生理维度(β=8.470)、心理维度(β=10.670)、社会关系维度(β=3.770)和环境维度(β=8.463)得分均较高(P值均<0.05)。结论 合肥市某高校高龄老人总体生活质量水平不高,卫生保健医生及社会工作者应关注高龄老人的生活质量。
2025年03期 v.31 202-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 付继玲;李洁;孙亚明;王亚丹;伍玥然;
目的 了解江西省九江市2017—2022年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死亡情况及潜在减寿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九江市居民2017—2022年慢阻肺死亡病例资料,计算慢阻肺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采用SPSS10.0和Joinpoint4.9.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2年九江市居民慢阻肺死亡14578例,粗死亡率为84.2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5.17/10万,男性(APC=5.520%,P=0.023)和全人群(APC=4.172%,P=0.046)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慢阻肺早死概率在0.49%~0.69%之间波动(APC=-1.924%,P=0.612)。九江市居民慢阻肺PYLL为11476人年,PYLLR为0.66‰(APC=2.701%,P=0.440),男性PYLLR为0.96‰(APC=3.385%,P=0.266),女性PYLLR为0.38‰(APC=0.648%,P=0.914)。结论 2017—2022年九江市居民慢阻肺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慢阻肺疾病负担较重。应重点关注男性和老年人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慢阻肺的死亡率,减轻疾病负担。
2025年03期 v.31 208-212+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 鲁雪立;任秀娟;李方茹;彭飞;
目的 分析亳州市游泳池水质监测结果,探讨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亳州市2022—2024年夏季正常营业游泳池开展水质监测,监测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pH、浑浊度、尿素、氰尿酸和浸脚池水余氯,计算合格率,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2—2024年夏季共抽检游泳池161间次,合格30间次,总体合格率为18.63%,2022—2024年合格率分别为8.51%、15.52%、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5,P=0.013)。共监测水样419份,泳池水各项卫生指标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总大肠菌群(100.00%)、浑浊度(98.57%)、尿素(96.18%)、氰尿酸(80.84%)、菌落总数(75.42%)、 p H(41.53%),浸脚池余氯合格率为35.81%。结论 亳州市游泳池水质合格率较低,应加大对游泳场馆的监管力度,确保游泳池水的卫生安全。
2025年03期 v.31 213-21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 张增美;周珊;胡宝梅;
目的了解宁德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情况,为提高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宁德市2020—2023年城市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计算合格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宁德市2020—2023年城市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为93.07%(1988/2136),其中2020—2023年合格率分别为90.26%(482534)、90.26%(482/534)、95.96%(511/534)、96.07%(513/534),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枯水期和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94.67%(1011/1068)、91.01%(972/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8,P=0.001)。市政供水的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合格率分别为99.04%(103/104)、97.24%(1058/1088)、91.59%(806/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40,P<0.001)。市政供水、自建设施供水(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94.93%(1967/2072)、32.81%(2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926,P<0.001)。不合格指标主要为消毒剂指标、浑浊度、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结论宁德市城市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较高,但市政供水中的二次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合格率较低,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提高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保障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
2025年03期 v.31 21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0K] - 李爱军;刘俊玲;王书燕;
目的 分析河南省安阳市西部山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及地窖水微生物污染情况,为山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1—2023年安阳市西部山区的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监测数据,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GB 5749—2022),对集中式供水工程出厂水、末梢水和以地窖为家庭储水方式的地窖水的3项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021—2023年共监测集中式供水工程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各814份,出厂水和末梢水的合格率分别为97.30%(792/814)、96.68%(787/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7,P=0.562);共监测地窖水水样4 060份,合格率为70.59%(2 866/4 060);集中式供水工程末梢水水样合格率高于地窖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469,P<0.001)。2021—2023年供水工程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94.44%(255/270)、98.53%(268/272)和97.06%(264/2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7,P=0.238)。2021—2023年地窖水合格率分别为36.73%(494/1 345)、90.66%(1 235/1 360)和83.91%(1 137/1 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26.486,P<0.001)。4 060份地窖水水样中,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最高(88.92%,3 609/4 060),其次是大肠菌群(78.20%,3 175/4 060),菌落总数合格率最低(76.77%,3 114/4 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702,P<0.001)。结论 山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高,地窖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低,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保障山区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2025年03期 v.31 220-223+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 周泽坤;王治翔;曾雨婷;
目的 了解2019—2023年昆明市某区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对昆明市某区49个饮用水监测点进行采样和检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计算合格率,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9—2023年昆明市某区共监测水样437份,合格率为82.61%。2019—2023年水样合格率分别为78.46%、81.25%、78.64%、91.21%和82.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95,P=0.153)。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70.59%、8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4,P=0.014);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合格率分别为82.63%、8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91);城市水和农村水合格率分别为96.65%、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675,P<0.001)。不合格项目中前3位指标分别为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和菌落总数。结论 昆明市某区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好于农村地区,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应加强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确保饮水安全。
2025年03期 v.31 224-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 郁文春;廖耘;秦慧;
目的 分析贵州省平塘县2017—2023年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水质管理部门指导水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全国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信息系统导出平塘县2017—2023年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合格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7—2023年平塘县共采集并检测生活饮用水水样432份,合格341份,合格率为78.94%。水样检测合格率总体情况为从2019年后呈逐年上升趋势(χ~2_(趋势)=59.686,P<0.001);不同采样时期(χ~2=15.161,P<0.001)、水源类型(χ~2=47.794,P<0.001)、消毒方式(χ~2=48.541,P<0.001)、供水类型(χ~2=25.402,P<0.001)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厂水合格率为78.47%,末梢水合格率为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P=0.867)。金盆街道、克度镇饮用水水源类型为河(暗河)水,消毒方式为电解盐,水样合格率100.00%;检测指标中,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合格率均为100.00%,消毒剂常规指标合格率78.94%,微生物指标大肠菌群合格率78.94%。结论 平塘县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不断提升,目前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良好,微生物污染为平塘县饮用水卫生指标超标的主要原因。
2025年03期 v.31 228-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 徐宝川;廖伟灿;郑华萍;
目的 分析福建省安溪县2010—2023年水痘流行特征,为水痘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安溪县2010—2023年水痘报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溪县2010—2023年报告水痘病例3 20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40~/10万,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2015年报告发病率最低(6.16~/10万),2021年报告发病率最高(44.40~/10万),发病率存在趋势性差异(χ~2_(趋势)=647.388,P<0.001),其中2010—2021年呈逐年递增趋势(χ~2_(趋势)=758.654,P<0.001),2021—2023年呈逐年递降趋势(χ~2_(趋势)=92.377,P<0.001)。从时间分布看,水痘发病高峰在每年的5—7月(945例,占29.49%)和11月至次年1月(1 309例,占40.86%)。从地区分布看,水痘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的城厢镇(666例,占20.79%)和凤城镇(530例,占16.54%)。从性别分布看,水痘报告病例以男性为主(1 881例,占58.71%),男女报告病例数之比为1.42∶1,男性发病率(21.20~/10万)高于女性(17.1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93,P<0.001)。从年龄分布看,水痘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年龄段分别是5~9岁(936例)、0~4岁(569例)和10~14岁(551例),分别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9.21%、17.76%和17.20%。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1 378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43.01%。结论 安溪县水痘呈双峰分布,学生人群高发,应提高重点人群水痘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并加强水痘症状监测。
2025年03期 v.31 23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 邓伙荣;王小婷;陈慧;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江西省石城县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乙肝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石城县乙肝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结果 2014—2023年石城县共报告乙肝病例3 528例,以慢性乙肝为主,占95.75%(3 378~/3 528),年均发病率为123.37~/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在109.67~/10万~140.66~/10万之间(χ~2_(趋势)=23.833,P=0.005)。男性发病率(170.13~/10万)高于女性(70.84~/10万)(χ~2=569.920,P<0.001),男女性别比2.70∶1;发病年龄以20~69岁为主,占90.56%(3 195~/3 528);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71.34%(2 517~/3 528);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乡镇分别为琴江镇(1 323例,占37.50%)、横江镇(485例,占13.75%)和屏山镇(375例,占10.63%),合计占61.88%。结论 2014—2023年石城县乙肝发病率较高,需进一步推进重点人群的乙肝防治工作。
2025年03期 v.31 237-239+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 冼椅红;黄晓江;梁柏年;
目的 了解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特点,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1—12月,对蓬江区5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采集其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卵并计数。结果 蓬江区5个行政村共检查964人,阳性159人,感染率为16.49%(159~/964)。棠下镇大林村感染率最高,为41.26%(85~/206),各行政村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30,P<0.001);男性感染率为26.53%(130~/490),女性感染率为6.12%(29~/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12,P<0.001);50~59岁组感染率最高,为28.10%(43~/153),不同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80,P<0.001);农民感染率最高,为47.90%(57~/119),不同职业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910,P<0.001);初中文化程度人群感染率最高,为25.42%(75~/295),不同文化程度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54,P<0.001)。感染度轻、中、重分别占比分别为90.57%(144~/159)、9.43%(15~/159)和0。结论 蓬江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仍然较高,应坚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2025年03期 v.31 240-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9K] - 刘碧华;何志健;刘礼锦;
目的 了解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广州市白云区京溪街学校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为更好地预防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从广州市学生健康监测系统中下载2018—2023年广州市白云区京溪街20所托幼机构、5所小学和1所中学聚集性疫情数据并收集现场处置登记资料,分析聚集性疫情时间分布、学校分布和病种分布,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生聚集性疫情138起,发病945例,波及学生61 180人,罹患率为1.54%。高发月份为3—6月和9—12月,其中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时间为4—6月和9—10月,流行性感冒高发时间为3月和12月。托幼机构104起、小学31起、中学3起,分别占75.37%、22.47%和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5,P<0.001)。病种分布前3位分别为疱疹性咽峡炎(63起)、手足口病(32起)、流行性感冒(23起),分别占45.65%、23.19%、16.67%。结论 京溪街学校聚集疫情主要集中在托幼机构和小学,呈季节性双峰分布,病种主要为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和流行性感冒。
2025年03期 v.31 24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 龙涛涛;刘兰萍;刘田田;
目的 分析一起学校甲型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传染病的日常防控和暴发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主动搜索收集病例资料信息,采集部分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整理数据并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这起学校疫情共发现54例流感样病例,罹患率6.80%。其中学生病例52例,罹患率7.04%;教师病例2例,罹患率3.64%;师生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4,P=0.491);各年级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431,P<0.001)。54例流感样病例中,男性28例,罹患率为7.04%(28~/398),女性26例,罹患率为6.57%(26~/396),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793);因病缺课登记32例,占59.26%,晨午检筛查22例,占40.74%。共采集咽拭子标本14份,其中10份为甲型H1N1核酸阳性,占71.43%。结论 这是一起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规范开展因病缺课追踪与晨午检工作,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是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关键。
2025年03期 v.31 248-251+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