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锋;韩慧;
目的 了解中国1990—2020年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负担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21)中的相关数据,以死亡数、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为指标,对伤害负担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性别、年龄段和风险因素之间的差异展开分析。应用Joinpoint 5.3. 0软件,计算不同性别伤害负担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采用分段回归分析探究不同类型意外伤害死亡的趋势变化。结果 1990—202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负担整体呈下降趋势,死亡率、DALYs率、YLDs率、YLLs率分别下降80.91%、80.27%、40.52%、81.40%,死亡百分比从1990年的0.15%升至2008年峰值0.23%,后波动降至2020年的0.20%,但仍高于1990年水平。女性意外伤害负担低于男性且整体呈下降趋势。2~4岁年龄段意外伤害死亡降幅最大,达94.86%。不同类型的意外伤害死亡率均下降,但降幅存在差异。环境和行为风险因素所致的YLDs在研究期间分别由11.09万人年降至1.95万人年,0.17万人年降至0.09万人年。结论 男性和2~4岁年龄段人群为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高发群体,环境风险因素引起意外伤害所致的YLDs显著高于行为风险因素。
2025年04期 v.31 261-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 李涛;候严严;吕丽君;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孕产妇妊娠合并糖尿病(DIP)的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基于全国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信息直报系统,收集2019—2021年安徽省18所危重孕产妇监测医院已终止妊娠孕产妇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DI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173 594例孕产妇,检出DIP 22 610例,孕产妇DIP患病率为13.02%,其中2019—2021年DIP患病率分别为10.51%、12.20%和17.15%,呈逐年升高趋势(χ~2_(趋势)=1 085.327,P<0.001);皖中地区患病率(15.58%)最高,皖南地区(11.06%)次之,皖北地区(8.81%)最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孕产妇DIP患病正向关联的因素分别为皖中地区(OR=1.420,95%CI:1.345~1.500)、孕产妇年龄(21~34岁:OR=1.578,95%CI:1.401~1.777;≥35岁:OR=2.403,95%CI:2.123~2.72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1.085,95%CI:1.042~1.130)、妊娠次数≥2次(OR=1.193,95%CI:1.155~1.23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940,95%CI:1.854~2.029)、妊娠合并肝病(OR=1.290,95%CI:1.076~1.546)及妊娠合并肾病(OR=1.342,95%CI:1.035~1.742);与孕产妇DIP患病负向关联的因素分别为皖北地区(OR=0.735,95%CI:0.692~0.780)和妊娠合并贫血(OR=0.903,95%CI:0.876~0.931)。结论 安徽省孕产妇DIP患病率较高,高龄、低文化程度、多次妊娠、妊娠合并高血压、妊娠合并肝病、妊娠合并肾病是DIP发生的影响因素,应尽早识别并积极干预。
2025年04期 v.31 26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 邵建芳;李若瑜;王玮;万宇辉;
目的 分析母子冲突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联,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安徽省蒙城县12所幼儿园3 821名学龄前儿童及其母亲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亲子冲突策略量表和Conners行为量表分别调查母子冲突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母子冲突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联。结果 蒙城县3 821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6.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后,无暴力惩罚(OR=1.136,95%CI:1.093~1.181)、心理攻击(OR=1.246,95%CI:1.204~1.291)和躯体攻击(OR=1.156,95%CI:1.132~1.181)的母子冲突均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无暴力惩罚、心理攻击和躯体攻击的得分每增加1分,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会分别增加13.60%、24.60%和15.60%。进一步性别分层分析显示,母子冲突均可能增加男女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P值均<0.05),无暴力惩罚、心理攻击和躯体攻击的得分每增加1分,男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3.20%、、28.80%和16.30%,女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3.60%、20.00%和15.40%。结论 需持续关注蒙城县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定期监测儿童心理行为状况,评估母子互动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积极制定家庭干预措施,改善母子互动模式,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2025年04期 v.31 272-275+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 王熙;张新东;汪雪;程君菡;王亚楠;李浩;李书燕;邱燚;孙健;刘庆成;万宇辉;陶芳标;
目的 构建深圳市宝安区青少年简明健康指数(ACHI),为区域青少年健康综合评价提供量化工具。方法 选取腰围、相对握力、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视屏时间和睡眠时长6个指标,采用AHP-CRITIC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并利用TOPSIS法计算学生的ACHI。通过方差分析或者t检验比较分析不同学校学生ACHI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3 930名深圳市宝安区青少年,平均年龄为(14.71±1.45)岁,男生占51.81%(2 036/3 930)。ACHI的AHP-CRITIC组合赋权法系数范围依次为:腰围0.097 4~0.108 6、相对握力0.139 8~0.145 7、心理健康状况0.340 4~0.362 3、视屏时间0.134 1~0.140 5、睡眠时长0.117 0~0.141 7、体育锻炼0.118 7~0.153 9。TOPSIS法结果显示,在初中阶段,学校B的男生与女生ACHI均高于学校A和学校C(F=3.258,P=0.039;F=9.988,P<0.001);在高中阶段,学校E的男女生ACHI均高于学校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130,P=0.024;t=3.184,P=0.002)。结论 本次研究构建的ACHI可以反映宝安区不同学校学生的健康差异,可以作为宝安区青少年健康监测和综合评价的一个量化工具。
2025年04期 v.31 276-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 梁小烟;崔哲哲;黄敏莹;李鹃;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导出登记日期为2019—2024年广西肺结核患者病案资料,共纳入207 027例患者。采用χ~2趋势检验分析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的时间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识别影响因素。结果 2019—2024年广西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率为54.36%(112 537/207 027),中位延迟时间为32(14,70)d。2019—2022年延迟率呈下降趋势(年均递降率为0.30%,χ~2_(趋势)=76.132,P<0.001),但2023—2024年回升至56.69%。男性延迟率(54.91%)高于女性(52.93%),45~64岁组延迟率最高(57.17%),农民(56.91%)、无业/离退人员(50.53%)延迟率高于有固定职业者(43.81%)。防城港市(65.27%)、钦州市(63.93%)延迟率排名居前,但钦州市年均递降率较高(1.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24岁患者相比,45~64岁患者(OR=1.158,95%CI:1.109~1.208)发生发现延迟的风险较高;与有固定职业患者相比,无业/离退(OR=1.340,95%CI:1.277~1.406)、农民(OR=1.499,95%CI:1.436~1.565)患者发生发现延迟的风险较高,而学生患者(OR=0.840,95%CI:0.784~0.901)发生发现延迟的风险较低;与来源于因症就诊/推介的患者相比,来源于追踪的患者(OR=1.152,95%CI:1.110~1.196)发生发现延迟风险的较高,而来源于转诊(OR=0.876,95%CI:0.854~0.898)、健康体检/主动筛查(OR=0.380,95%CI:0.344~0.419)的患者发生发现延迟的风险较低;与首诊机构为自治区级的患者相比,首诊机构为地市级(OR=0.625,95%CI:0.606~0.646)、县(市、区)级(OR=0.875,95%CI:0.848~0.902)患者发生发现延迟的风险较低;与初治患者相比,复治患者(OR=1.196,95%CI:1.157~1.237)发生发现延迟的风险较高。结论 广西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迟问题突出,需重点加强45~64岁、农民、复治人群的主动筛查。
2025年04期 v.31 282-286+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 张习习;任珂;陈欣;陈仙萍;李彦妮;孙莹;张根友;梁路;忽文俊;李玲;吴家兵;徐庆华;鲍方进;
目的 了解并探讨2020—2024年安徽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20—202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安徽省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时间、地区、年龄、性别和职业的分布特征。结果 2020—2024年安徽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2020年的41.87/10万降至2024年的33.75/10万,总体下降约19.39%(AAPC=-5.05%,P=0.017)。病原学阳性率从50.41%升至67.39%(AAPC=8.01%,P<0.001)。地区分布显示,皖南报告发病率(41.82/10万)最高,其次是皖中(39.59/10万)和皖北(32.48/10万)。人群分布显示,男性发病率(52.74/10万)显著高于女性(21.24/10万)(χ~2=20 514.97,P<0.001),发病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58∶1;不同年龄组中,≥65岁老年人群发病率最高(99.65/10万);不同职业中,农、牧、渔民占比最高(占67.56%),其次是家务及待业群体(占12.56%)。结论 安徽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存在明显区域和人群差异。皖南地区是重点防控地区,男性、≥65岁老年人及农、牧、渔民是重点人群。
2025年04期 v.31 287-291+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 张超;李方磊;吴金菊;杨庆生;周婷婷;张文艳;
目的 揭示2023—2024年合肥市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分布特征及传播动态,评估北京基因型菌株的传播优势与耐药关联。方法 依据《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南》,收集合肥市5所县级定点医院(庐江县人民医院、肥东县人民医院、长丰县中医院、肥西县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44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通过SITVITWEB数据库确定国际型别编号(SIT),利用MIRU-VNTRplus平台进行聚类分析。采用比例法检测异烟肼与利福平耐药性,运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基因型耐药的差别。结果 合肥市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分布以北京基因型为主(占85.07%,376/442),其中SIT1型占比最高(占78.73%,348/442);非北京基因型以T基因家族为主(占11.08%,49/442)。成簇率高达92.99%(411/442),且北京基因型成簇率(99.20%,373/376)显著高于非北京基因型(57.58%,38/66)(χ~2=149.230,P<0.001)。北京基因型在性别(男83.87%,女89.11%)、年龄(≤45岁90.00%,>45岁84.14%)、治疗史(初治84.09%,复治93.48%)亚组中分布均匀(P>0.05)。北京基因型与非北京基因型的MDR-TB检出率分别为3.19%(12/376)和3.03%(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_(Fisher)=1.000)。结论 合肥市结核病流行由高度同源的北京基因型菌株主导,呈现近期传播活跃特征,但其与MDR-TB无固有遗传关联。需加强基于分子分型的传播簇监测,实施精准干预以阻断传播链。
2025年04期 v.31 29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 张俊青;张诚燕;陈晨;汪全治;金德兵;
目的 了解2021—2023年六安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误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21—2023年六安市结核病患者病案信息(4 658例),包含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信息,排除存在明显逻辑错误的病案信息(48例)后对4 610例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误情况进行分析,主要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 610例结核病患者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6(12,47)d,就诊延误率为70.37%(3 244/4 610)。年度间比较,2021年就诊延误率最高(75.22%),2022年最低(62.81%)(χ~2=57.931,P<0.001)。县(区)间比较,裕安区就诊延误率最高(84.12%),金寨县次之(74.92%)(χ~2=216.58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65~94岁(OR=0.671,95%CI:0.455~0.990)、有合并症(OR=0.827,95%CI:0.702~0.975)、复治(OR=0.477,95%CI:0.389~0.584)为就诊延误的保护因素,职业为家务及待业(OR=1.632,95%CI:1.230~2.165)是就诊延误的危险因素。结论 六安市结核病患者就诊延误率较高,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主动筛查工作,减少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在人群中的传播。
2025年04期 v.31 296-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 陆伟;苏加武;高娟;
目的 分析淮南市耐药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为优化区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淮南市登记的全部耐药肺结核病例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2018—2022年淮南市累计登记诊疗耐药肺结核患者249例,年平均登记发病率为1.51/10万,登记发病率变化趋势平稳(χ~2_(趋势)=1.434,P=0.231)。人群分布显示,男女性别比为3.79∶1,男、女年平均登记发病率分别为2.33/10万、0.64/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95,P<0.001)。45~64岁年龄组占比最高(占49.00%),各年龄组间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320,P<0.00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34.94%(87/249)。地区分布显示,田家庵区(占23.29%)、谢家集区(占19.68%)、寿县(占14.46%)登记病例占比居前3位。耐药类型以耐多药为主(占52.61%,131/249),其次为利福平耐药(占34.14%,85/249);检测方法以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主,占82.73%(206/249)。结论 淮南市耐药结核病流行呈现以男性为主、45~64岁高发、职业以农民为主、城区聚集的特征,原发耐药比例较高,需重点加强45~64岁男性农民群体的主动筛查。
2025年04期 v.31 301-303+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 李丽丽;徐莲英;张帮旺;张晶;
目的 分析福建省永安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与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20年永安市肿瘤登记处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计算恶性肿瘤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 2014—2020年永安市恶性肿瘤年均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为293.76/10万和167.74/10万,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为233.79/10万和128.57/10万。永安市全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APC=5.69%,t=5.854,P=0.002)和标化发病率(APC=4.47%,t=5.713,P=0.002)呈上升趋势,死亡率(APC=0.64%,t=0.428,P=0.687)和标化死亡率(APC=-1.71%,t=-1.230,P=0.273)随时间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永安市恶性肿瘤发病居前5位病种依次为肺癌(占18.92%)、结直肠癌(占14.06%)、胃癌(占9.37%)、肝癌(占8.73%)、乳腺癌(占7.39%),死亡居前5病种依次为肺癌(占24.64%)、肝癌(占13.32%)、胃癌(占12.42%)、结直肠癌(占12.22%)、食管癌(占5.70%);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在30岁及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结论 永安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对常见癌种和不同人群实施针对恶性肿瘤的综合防控措施。
2025年04期 v.31 304-308+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 王春;徐家华;孟娜;张燕;吴丹丹;秦其荣;
目的 分析马鞍山市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的病变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优化早期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马鞍山市5 263名40~69岁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内镜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血清甲基化SFRP2、PG、胃泌素17、Hp)进行机会性筛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变影响因素。结果总病变检出率为1.92%(101/5 263),其中上消化道癌为0.70%(37/5 263),癌前病变为1.22%(64/5 263)。早诊率为63.37%(64/101),病变主要位于胃部(81.19%,82/101)。男性病变风险显著高于女性(OR=4.190,95%CI:2.548~6.889),每日饮酒>5两(约250 g)为独立危险因素(OR=2.171,95%CI:1.030~4.575)。结论 机会性筛查可有效发现早期上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男性及高频饮酒人群应作为重点干预对象。建议结合风险因素优化筛查策略。
2025年04期 v.31 309-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 楼理洋;杨海峰;寿碧琪;
目的 分析杭州市富阳区跌倒/坠落伤害病例分布特征和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控政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1—2023年富阳区医院伤害监测跌倒/坠落伤害病例数据并描述其流行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伤害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跌倒/坠落病例16 261例,损伤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10 133例,占62.31%;中重度病例6 128例,占37.69%。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60~74岁年龄组(OR=1.466,95%CI:1.038~2.071)、75岁以上年龄组(OR=2.052,95%CI:1.443~2.918);职业为商业服务类(OR=1.638,95%CI:1.099~2.442)、农/渔业劳动者(OR=2.309,95%CI:1.577~3.382)、离退休家务/待业(OR=2.137,95%CI:1.246~3.667)和工人(OR=2.558,95%CI:1.747~3.747);伤害发生地点为家(包括院子等)(OR=1.638,95%CI:1.142~1.901);伤害发生时活动为工作(OR=2.373,95%CI:2.005~2.808)、家务(OR=1.135,95%CI:1.027~1.255)、学校活动(OR=2.054,95%CI:1.103~3.825)和运动(OR=1.636,95%CI:1.044~2.563)是发生中重度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 富阳区跌倒/坠落伤害病例中重度损伤患者占比较大,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的防控工作。
2025年04期 v.31 314-317+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 杨盈华;李敏;陈昔梅;彭怡城;
目的 了解南昌市青山湖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脑卒中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18—2023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采用整群抽样法,从南昌市青山湖区抽取11 146名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脑卒中高危筛查,收集其一般情况和危险因素等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卒中影响因素并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结果2018—2023年南昌市青山湖区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为18.26%(2 035/11 146),其中,男性为28.40%(1 031/3 630),女性为13.36%(1 004/7 516)。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暴露率居前3位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86.33%,1 757/2 035)、血脂异常(72.18%,1 469/2 035)和脑卒中家族史(43.63%,888/2 035)。检出脑卒中共261例,患病率为2.34%(261/11 14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OR=3.755,95%CI:2.658~5.304)、血脂异常(OR=1.616,95%CI:1.249~2.090)、糖尿病(OR=1.387,95%CI:1.031~1.866)、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OR=3.547,95%CI:1.829~6.877)、吸烟史(OR=1.734,95%CI:1.176~2.557)和脑卒中家族史(OR=1.495,95%CI:1.091~2.049)。脑卒中检出最主要的归因因素为高血压(PAR%=61.84%),其次为血脂异常(PAR%=21.47%)。结论 南昌市青山湖区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需加强脑卒中高危人群管理,以减少和消除相关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风险。
2025年04期 v.31 318-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 张西才;梁晓艳;梁长流;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太和县常住居民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为针对性地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系统,收集太和县2018—2024年全人群死亡数据,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以2010年全国人口为标准)及死因顺位,通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趋势变化。结果 太和县常住居民2018—2024年年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99.22~/10万和485.45~/10万,其中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3.44%,P=0.003)。男性粗死亡率(774.18~/10万)高于女性(623.05~/10万)。随年龄组增长各年龄组粗死亡率呈“J”形。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占30.41%)、脑血管疾病(占26.62%)、恶性肿瘤(占21.52%)、伤害(占7.61%)和呼吸系统疾病(占7.16%),合计占总死因的93.32%。脑血管疾病(APC=-3.92%,P=0.044)、恶性肿瘤(APC=-3.83%,P=0.011)和伤害(APC=-4.97%,P=0.006)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太和县常住居民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心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仍是主要疾病负担。
2025年04期 v.31 32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 吴景翠;吕英;陶月英;杨齐勤;
目的 了解当涂县2017—2023年35~64岁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情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3年当涂县35~64岁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资料,分析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情况。结果 共筛查93 007人,筛查率为12.85%,2017—2023年筛查率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33 340.404,P<0.001)。宫颈癌初筛异常者4 175例,初筛阳性率为4.49%(4 175/93 007);阴道镜检查4 030例,镜检率为96.53%(4 030/4 175),检出异常者1 583例,异常检出率为39.28%(1 583/4 030);组织病理学异常者665例,检出率为44.27%(665/1 502)。宫颈癌癌前病变检出率为353.74/10万(329/93 007),宫颈癌检出率为65.59/10万(61/93 007),宫颈癌筛查早诊率为95.90%(374/390)。不同年龄段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显示,55~64岁组宫颈癌初筛阳性率最高(4.83%,1 230/25 488),不同年龄段宫颈癌初筛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531,P<0.001);35~44岁组阴道镜异常检出率最高(44.72%,381/852),不同年龄段阴道镜异常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379,P<0.001)。结论 当涂县35~64岁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较低,但宫颈疾病检出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宫颈癌筛查覆盖率。
2025年04期 v.31 330-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 方葆华;汪艳;吴晖;汪丽萍;程鹏;
目的 了解安徽省歙县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筛选出2014—2023年现住址为歙县的手足口病病例,描述其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以及病原学特征,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23年歙县共报告手足口病7 990例,年均发病率为168.40/10万,十年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407.182,P<0.001)。5—9月为流行高峰,共5 457例,占68.30%;男性4 229例,女性3 761例,男女性别比1.1∶1;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年龄为主,共7 405例,占92.68%;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为5 142例(占64.36%)和2 486例(占31.11%);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乡镇分别是徽城镇(2 882例)、桂林镇(882例)、富堨镇(510例)、王村镇(472例)和郑村镇(466例),合计占全县报告病例数的65.23%(5 212/7 990)。病原学结果显示,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75.64%(506/669),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占75.69%(383/506)。结论 2014—2023年歙县手足口病发病呈下降趋势,5—9月为流行高峰,5岁及以下儿童为发病重点人群。
2025年04期 v.31 335-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 王红星;徐文武;王金玲;
目的 了解2022—2024年阜阳市颍泉区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颍泉区2022—2024年中小学生7 096人,对其开展远视力、屈光检查,并对5 259名四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计算筛查性近视检出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22—2024年阜阳市颍泉区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率分别为60.23%、57.27%、56.50%。从不同学段来看,颍泉区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学生筛查性近视率分别为37.50%、67.79%、88.40%,整体呈现上升趋势(χ~2_(趋势)=1 330.387,P<0.001);从性别来看,男、女生筛查性近视率分别为54.13%、62.45%,女生近视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64,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户外活动时间长≥2 h(OR=0.800,95%CI:0.695~0.920)、眼睛距离书本1尺(OR=0.863,95%CI:0.756~0.986)是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女性(OR=1.402,95%CI:1.234~1.593)、初中(OR=2.055,95%CI:1.740~2.427)和高中学段(OR=7.392,95%CI:5.831~9.372)、仅父亲近视(OR=1.825,95%CI:1.459~2.283)或仅母亲近视(OR=2.031,95%CI:1.642~2.513)和父母均近视(OR=2.372,95%CI:1.785~3.152)是中小学生发生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 颍泉区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检出率较高,筛查性近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防控效果、保护学生视力。
2025年04期 v.31 339-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 单三毛;王祥英;邓云雁;彭辽天;孙恩涛;
目的 了解全基因组测序(WGS)在沙门菌血清分型和药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探索WGS在沙门菌实验室检测领域中的应用潜力。方法 对亳州市2022—2023年随机抽取的50份市售生鲜肉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应用玻片凝集试验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耐药检测;提取沙门菌核酸进行WGS和序列组装,利用Seq Sero2和Res Finder4预测菌株的血清型和耐药基因,计算符合率。结果 共分离沙门菌15株。玻片凝集试验鉴定出12种血清型,WGS鉴定出11种血清型,其中14株沙门菌玻片凝集试验和WGS血清分型结果一致,符合率为93.33%(14~/15)。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5株沙门菌株对11种抗菌药物中的10种药物产生耐药,WGS检出12个沙门菌耐药基因,WGS检出的沙门菌耐药结果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检出的耐药结果符合率为89.09%(49~/55)。结论 WGS对沙门菌的血清型鉴定和耐药检测快速、准确,在沙门菌检测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与价值。
2025年04期 v.31 345-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下载本期数据